“国际化”成为2023年中国相关食品资讯中国酒业相关食品资讯酒业的热词之一,面对行业新一轮的调整期,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在2022年研究起草《关于加快现代轻工产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也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和工艺美术、白酒相关食品资讯白酒等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轻工产业“走出去”,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加快建立国际化品牌。
过去一年中,酒企“出海”寻找增量的诉求更为迫切,各品牌在国际市场上采取一系列宣传推广动作,放大中国酒业声量。同时中国白酒通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推动中国传统酿造文化走向国际,走出中国酒业在世界市场上的“中国步伐”。
“出海”道路上,以国际化表达展示中国酒类魅力
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酒类累计出口量81.64万千升,出口额15.0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8.25亿元),其中我国白酒出口量1.64万千升,同比增长2.37%;出口额7.1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8亿元),同比增长26.73%。白酒出口量占比仅2%,但出口额占比接近48%,几乎占据国内酒类出口市场的半壁江山。
加快中国白酒“走出去”已经成为名酒企业的共识,在2023年的“两会”期间,“白酒出海”就是酒业代表、委员们建言的高频词,并建议要形成国际认可的中国白酒国际标准。
2023年4月,中国酒业协会启动制订《白酒国际化术语表达体系》团体标准,以解决白酒在国际化市场流通中体系、表达和术语缺乏的问题。规划建设与国际接轨、完整、安全的标准化体系,形成国际认可的中国白酒国际标准,使中国白酒获得合理的分类和身份定义,推动中国酒业与世界酒业标准对接和文化推广合作。
除了标准上的接轨,打造全球可感知和认同的“价值体系”,中国酒业协会提出中国酒企要抱团出海,形成以产区作为名酒高品质和高价值的表达方式。因此去年下半年,茅台、五粮液、洋河、汾酒、泸州老窖、古井贡酒、西凤酒、仰韶酒业、舍得酒业等多家企业忙着扩大海外“朋友圈”,先后去往英国、法国、匈牙利、加拿大、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地进行考察交流,并在当地举办大型活动。通过与当地的意见领袖对话,进一步推动白酒与国际消费者接轨,让世界品味中国味道。
除此之外,作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的中国黄酒也在积极探索“出海”之路。通过参与“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亚运会、黄酒品鉴会等国际活动,来展示中国黄酒作为“国宴用酒”的身份,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面前展现中国黄酒魅力。
以“申遗”展现产业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做好中国白酒文化的传播,也是白酒国际化表达的重要途径。加快中国白酒申遗,多维度推动中国白酒文化在世界范围广泛传播。
2023年4月,“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白酒筹备委员会成立会议在中国酒业协会召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将为中国白酒走出去、扩大中国白酒的传播声量、抢占世界酒类消费市场份额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最初的设立,就是为了保护人类有价值的创造,增加认同感和历史感。正如宋书玉理事长一直以来所强调的“活态”文化,中国白酒的文化遗产,从不仅仅为展示而存续,而是始终为白酒产业发展、为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国经济社会建设贡献着不可或缺的力量。
对于白酒而言,进入非遗名单既是呈现独具特色的中国酒文化的一个窗口和有力载体,又是规范和推动传统发酵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的新机遇,有利于进一步重视和保护与酿酒紧密相关的古窖池、原生态、老工艺,也有利于规范行业发展,提高准入门槛,推动白酒深入世界舞台。因此,中国白酒的文化遗产有辉煌的历史,有繁荣的现在,更有光明的未来,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应当在世界文化遗产之林拥有自己的席位。
面对产业结构深刻调整、消费不断升级的时代背景,消费者对行业提出了更高品质、更高质量的发展要求。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文化的发展,如何讲好故事、讲好历史、讲好传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无疑是最为有力的途径之一。
无论是出海还是申遗,都为中国酒业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都为中国酒业屹立世界酒类之林提供重要平台,对扩大中国酒类的传播声量、抢占世界酒类消费市场份额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坚信未来之光明灿烂,也必将于前行之路漫漫求索。